回首走過的2021年,“生物多樣性”無疑是年度熱詞之一。
多彩云南,因舉辦以“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為主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一階段會議,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習近平主席出席高級別峰會并發表主旨講話,向國際社會宣布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建立首批國家公園,展示了負責任大國的形象,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
會上通過的《昆明宣言》,為“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磋商提供了政治指引,也為全球環境治理奠定了政治基礎;第一批國家公園亮相,不僅保護面積達23萬平方公里,涵蓋近30%的陸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更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的全局性、標志性重大制度創新。
筑牢綠色生態屏障,統籌謀劃,完善生態保護監管制度;積極推進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和生態保護修復監管工作,持續加強自然保護地監管,“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自然生態保護取得積極成效,一幅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圖景撲面而來。
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斐然,國際盛會展現大國擔當
往返1000多公里,2021年春夏,一群野生亞洲象的“奇幻之旅”牽動人心。來自政府和當地群眾對這次旅行的精心“護航”,為云南乃至中國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書寫下值得銘記的一頁。
2021年10月,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一階段會議在這里勝利召開。5天時間,來自150多個締約方、50余個國家駐華使團、30多個國際機構和組織以及國內相關機構共5000余位代表,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方式參與會議。
人們傳遞共同的聲音:遏止和扭轉地球生物多樣性衰減的趨勢,以更大的決心和有效的舉措,加快生物多樣性保護,共建人類共有的家園。
這場盛會,不僅全面展示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成就,同時也為第二階段會議達成一個凝聚廣泛共識、既雄心勃勃又務實平衡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奠定了堅實基礎。
作為東道國,中國提出了務實而有力度的舉措,率先出資15億元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引導各方調動資源、拓寬資金渠道,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提供更大的支持。
大熊貓野外種群數量增加到1864只,朱鹮種群總數超過5000只……在2021年發布的首個《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中,一系列喜人的數據充分展示出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的亮眼成績。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見》,明確了新時期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新目標、新任務,也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重視和擔當,對推動共建全球生命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
以建設美麗中國為目標,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正積極適應新形勢新要求,不斷加強和創新保護舉措,為應對全球生物多樣性挑戰作出新貢獻。
強化生態保護監管,完善政策法規體系
進一步完善生態保護監管制度,2021年,由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組織編制了“十四五”生態保護監管規劃。規劃立足“指導協調和監督生態保護修復工作”職責,進一步深化、細化“53111”生態保護監管體系,明確生態保護重點監管區域和監管任務。
在生態環境部出臺的《關于加強生態保護監管工作的意見》中,提出強化對生態破壞行為和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實施的監督,堅決遏制新增違法違規問題;堅決杜絕生態修復工程實施過程中的形式主義。
這也意味著,生態保護監管工作的統籌領導得到進一步強化,生態保護監管的部門聯動協作將成為常態。
“要推動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協同增效。強化資金保障,推動健全生態補償機制,重點向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區、重要生態功能區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傾斜?!鄙鷳B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有關負責人說。
作為我國生態空間管控的重要創新制度,生態保護紅線是保障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
圍繞這項重點工作,2021年,生態環境部開展了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破壞問題監管試點工作,并配合有關部門開展生態保護紅線評估優化;同時,開展2015年至2020年全國生態狀況變化遙感調查評估,實現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業務化應用,推動國家和地方信息共享和互聯互通。
此外,一系列標準規范也在2021年陸續出臺。如,《全國生態狀況調查評估技術規范——生態系統遙感解譯與野外核查》等11項技術規范,具體指導和規范生態狀況調查評估工作;生物多樣性遙感調查觀測、綜合觀測站、生物多樣性監測技術導則等系列標準,助力生態監管“更上一層樓”。
落實就地保護體系,野生動植物保護再上新臺階
“無凹帶蜉金龜、武夷山毛泥甲、武夷山諾襀、三叉諾襀等4個新種為首次披露?!苯衲?月7日,武夷山國家公園公布生物資源本底調查階段性成果,捷報頻傳。
此次調查還記錄到了一大批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以及79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物種?!斑@些結果充分說明武夷山國家公園珍稀瀕危物種的棲息地環境得到持續改善,一大批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種群得到恢復和壯大?!备=ㄊ×謽I局副局長、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林雅秋欣喜地說。
隨著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和武夷山5個第一批國家公園正式落地,標志著這項創新從試點走向快速發展階段,也意味著從整體上謀劃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構建形成了長效保護機制。
自然保護地為保護重要生態系統和重點保護物種起到積極作用,截至目前,我國已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1萬余處,約占陸域國土面積的18%。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自然保護地體系,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71%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得到有效保護。
潤物于無聲間,全社會生態保護意識顯著增強。越來越多的人從生態利用者轉為保護者,當上了野保員、護林員等。近年來,西藏、青海累計為群眾提供生態崗位90多萬個,農牧民增收近80億元。
持續加強自然保護地監管,2021年,生態環境部組織開展了自然保護地人類活動遙感監測工作;開展“綠盾2021”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研究部署自然保護地保護成效評估工作,取得顯著成果。
聚力而行,其景日新?!笆奈濉逼陂g,我國將扎實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持續加大監督和執法力度,進一步提高保護能力和管理水平,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融入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積極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
-
寧夏備戰四大標志性攻堅戰 劣Ⅴ類水體控制在10%以內
寧夏回族自治區近日召開2022年全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據了解,今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將通過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以及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四大標志性攻堅戰”,持續改善全區 ...»詳細2022年01月29日 -
江蘇搭起幫扶“綠橋” 外企發展信心更足了
搭起與外資企業之間的服務“綠橋”,不僅是江蘇生態環境部門一項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惠企援企的創新舉措,更是積極為外資企業排憂解難、切實增強外資在蘇發展信心的系列行動。據了解,2021年度,先后有260余家 ...»詳細2022年01月28日 -
四川今年將投入近三十億元改善空氣質量
四川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近日在成都召開。會議提出,2022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不變,一方面立足主責主業繼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另一方面繼續服務全省中心工作助推高質量發展?;{ ...»詳細2022年01月28日 -
青海部署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生態環境整治 壓實責任做到“一圖斑一檔案”
近日,青海省副省長劉濤主持召開專題會議,聽取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生態環境“問題圖斑”整治工作進展情況匯報,研究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強調相關地區和部門要做到認識到位、措施到位、細節到位,持之以恒鞏固整治成 ...»詳細2022年01月28日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馬興瑞強調堅決扛起森林草原資源保護發展責任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馬興瑞日前主持召開自治區全面推行林長制領導小組會議,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推行林長制的決策部署,安排部署下一階段自治區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馬興瑞指出 ...»詳細2022年01月28日 -
吉林完成首個碳市場履約期工作任務
2021年以來,吉林省積極推進碳市場建設,順利完成首個碳市場履約周期工作任務,全省納入履約范圍的45家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履約完成率達99.83%,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當好“核查員”,為配額清繳履約奠定 ...»詳細2022年01月27日 -
江西出臺“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
江西省近日出臺《江西省“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分析目前氣候變化的事實,總結“十三五”時期工作成效,對“十四五”時期江西省應對氣候變化提出新的目標要求?!兑巹潯分赋?,江西要科學 ...»詳細2022年01月26日 -
四川去年優良天數近九成
“預計四川省將全面完成各項生態環境約束性指標和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痹谒拇ㄊ∩鷳B環境廳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省生態環境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李岳東說,去年全省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31. ...»詳細2022年01月26日 -
三部門:圍繞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開展重大技術裝備聯合攻關
人民網北京1月21日電(申佳平)近日,為全面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提高綠色低碳轉型的保障能力,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生態環境部等三部門聯合印發《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 ...»詳細2022年01月21日 -
我國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穩定
19日,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湖南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二十六個世界濕地日中國主場宣傳活動舉行,主題是“珍愛濕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顒影l布的《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白皮書》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國際重要濕 ...»詳細2022年0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