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北京北派山水藝術中心官方網站!
在魏晉南北朝之前,山水畫并不是獨立的畫種;隋唐時期經濟繁榮推動了文化的發展,拓寬了繪畫題材的選擇范圍,山水畫發展已初具規模;五代時期,山水畫出現皴染法,有了不同的山水派系,這一階段名家輩出;宋代各個畫種發展,觀念和手法也各有不同,山水畫至此達到高峰;元代隨著文人畫發展,書法與繪畫相互融合,在注重描繪自然景色的同時,更強調主觀情感的抒發,山水畫趨于寫意;明清時期的山水畫派系眾多,風格多變,畫壇百花齊放,東西方藝術開始交流,山水畫風貌一新。時至今日,山水畫也一直沒有停止發展的腳步。新北派山水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山水畫中的寫意精神。
寫意中的“意”是意蘊,是意境,是意味,是詩情畫意大于描繪對象本身的表現形式。寄情于山水之間,追求“畫中見我”,以達到一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意味無窮、妙不可言的狀態。寫意不僅能抒發畫家的個人情懷,表現人格精神,更體現著宏大的生命意識與宇宙觀念,是人性的表現,也是山水畫的精妙之處。水與墨相互交融滲透,呈現出多樣變化,對線條的運用更是出神入化,使觀者徜徉在似與不似之間,物我渾融,妙趣橫生。
在山水畫中,著墨與留白,從色彩關系上來看,便是黑與白的關系,黑白契合老莊所言的“道”,一陰一陽為道,陰陽可指一切如黑白、虛實、剛柔、動靜等諸多相對統一的事物與規律。道學理論中對陰陽的理解是“知其白守其黑”、“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認為黑白是樸素本質的美,所以墨色之黑加上留白之白一直是山水畫中的基礎色調。畫論中有“計白以當墨”的說法,說明了僅是黑與白,便足夠包羅萬象,變化無窮。筆墨留白、黑白交融、有無相生之間,大千世界已在其中,生動靈活,循環無盡。
北派山水所謂書畫同源,書法與國畫的用筆如出一轍,筆法有速度快慢、力量輕重之分,講究筆感、筆力、筆跡、筆形、筆勢,通過提按輕重、走筆快慢、藏鋒露鋒、曲直尖圓、曲折頓挫的節奏變化,可以呈現出粗細長短不同的筆觸線條。山水畫中的線條千變萬化,筆力千鈞,有疾有徐,有些挺拔剛勁,有些飄逸綿長,富有節奏感與生動感,表現出物象不同的質感。